欢迎体验得助产品
手机号码
欢迎注册得助智能
注册尚未完成
现在离开将导致注册失败确定要退出吗?
填写时间过长
页面已停止响应
请在30分钟内完成填写
登录成功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产品
得助大模型平台
一站式服务简化大模型训推评全流程
高效、低成本构建大模型企业级应用
知识管理
为财富顾问提供一站式智能问答服务
组合式AI打造大模型企业知识助手
智能客服
全渠道全媒体、一站式AI+呼叫中心
外呼大模型加持,听得准确说得自然
即时文本对话,自研知识引擎
大模型拟真,千人千面沉浸式AI对练
智能运营
全场景自研AI+RTC实时音视频服务
高精度、高安全的图文检测识别服务
AI+RPA深度融合,赋能企业自动化
全链路生物数据核验,守卫安全防线
大模型赋能合规,金融级多模态质检
自然语言交互,可视化智能分析数据
企业出海
企业跨语种无界沟通,赢占国际市场
多语言国际服务,跨时区沟通无障碍
多语言智能交互助力全球营销与服务
大模型赋能国际企业多模态质检服务
智能营销
智能营销服引擎,高效转化私域流量
打通营销全链路,赋能企业增速业务
打造超低延迟、超稳定的直播平台
其他
为企业提供多场景、高质量专业服务
安全稳定、应用多场景的线路服务
描述具体需求(选填)
欢迎微信扫码咨询
中关村科金得助智能-小得
成功案例
2025-04-29 11:30:00
作者:wenqian
阅读量:3
文章目录
"医保报销比例怎么算?""异地就医备案需要哪些材料?""特殊病种如何申请?"...每天,数以万计的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咨询医保问题。对医保经办机构而言,这既是服务民生的窗口,也是巨大的压力源——传统智能客服系统在面对复杂、专业的医保咨询时,常常力不从心。本文将深度剖析某省级医保局利用智能体训练平台实现智能客服系统升级案例,看中关村科金得助智能如何通过"大模型+RAG"技术组合拳,在数据匮乏、时间紧迫的条件下,实现问答准确率从不足50%到90.2%的跃升,为政务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我们的智能客服系统运行三年了,但市民满意度始终上不去。"2023年初,某省级医保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在项目启动会上直言痛点。该局此前部署的传统智能客服系统面临三重挑战:
第一,专业壁垒高。医保政策具有"三多"特点——专业术语多(如"起付标准""DRG付费")、地域差异多(各市报销比例不同)、更新频率多(年均政策调整20余次)。通用模型在回答"住院费用如何分段计算"等专业问题时,要么照搬过时政策,要么生成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医保幻觉"。
第二,数据资产薄。系统积累的有效对话数据仅300条,且存在三大质量问题:
标注噪声大——30%的意图标签与实际问题不符;
内容过时——40%答案引用的政策文件已废止;
格式混乱——夹杂HTML代码、富文本等非结构化内容。用该局专家的话说:"这些数据就像发霉的种子,种不出好庄稼。"
第三,竞争压力显。同期,某互联网巨头在省内试点的大模型医保客服因"回答更人性化"获得好评,倒逼传统系统必须快速升级。"我们既要保持政务服务的严谨性,又要达到互联网级体验。"项目负责人道出两难。
面对这些挑战,中关村科金得助智能团队没有选择"推倒重来",而是确立了"传统系统平滑升级+大模型能力精准注入"的技术路线,在三个关键维度进行改造:
知识供给体系:从"静态FAQ库"升级为"动态知识图谱+RAG"双引擎
意图理解层:从"规则匹配"升级为"大模型小样本学习"
回答生成层:从"模板拼接"升级为"LLM可控生成"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既保留了原有系统稳定可靠的"骨架",又注入了大模型灵活智能的"血液"。
在医疗领域有个术语叫"精准营养"——根据个体差异定制营养方案。这个医保项目采用的正是AI界的"精准营养"策略:针对数据贫瘠但需求精准的特殊场景,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和小样本学习技术,让大模型"吃得少却吃得精"。
1.知识库重构:把"政策文件库"变成"可计算知识"
传统医保知识库就像一堆PDF文档堆积的仓库,虽然内容齐全但难以精准调用。项目组首先进行了知识体系的重构与增强:
政策知识结构化:将分散在300多份文件中的报销规则、办理流程等,提取为"(条件)-(动作)-(依据)"三元组。例如:"(参保满6个月)→(可申请异地备案)→(依据XX文第X条)"。
问答对增强:采用"专家撰写+模型生成+人工校验"的三步法,将原始300条QA扩展至5000条。其中关键创新是政策条款到问答对的自动转化——通过提示工程让大模型将"参保人员连续缴费满3个月后享受待遇"这类条款,转化为"我刚参保2个月能报销吗?""答:需连续缴费满3个月方可享受待遇"等自然对话。
多粒度索引构建:建立政策条款级、业务场景级、常见问题级三层向量数据库,实现从"模糊搜索"到精准定位的跨越。例如"生孩子报销"会同时检索"生育保险待遇申领""生育医疗费用结算"等相关条款。
重构后的知识库具备政策可追溯(每个回答标注依据文件)、场景可适配(区分职工/居民医保等场景)、地域可配置(自动匹配各地市标准)三大特性。医保局专家评价:"现在更新政策只需修改知识源文件,系统会自动同步到所有相关问答,维护效率提升10倍不止。"
2.意图识别优化:让小模型"站在大模型肩膀上"
医保咨询的复杂性在于:市民提问方式千差万别,但业务意图相对固定。项目组创新采用大模型指导小模型的两阶段方案:
大模型标注工场:先用通用大模型对历史问句进行意图预分类(如"费用报销""参保登记"等12大类58小类),生成带置信度的标注建议。医保局组织10人专家团队进行"人机协同校验"——对高置信度结果抽检,对低置信度结果重点复核。这种方法使标注效率提升6倍,300条原始数据扩展出2000条高质量训练样本。
小样本精调模型:基于标注数据训练轻量级意图识别模型,关键创新是引入对比学习损失函数,使模型更好区分相似意图(如"门诊报销"vs"住院报销")。最终模型在测试集上达到89.3%的准确率,比原系统提升42个百分点,且推理速度比直接调用大模型快20倍。
"最让我们惊讶的是系统现在能理解方言了。"医保中心工作人员举例,"市民问'生娃儿咋个报账',系统能准确识别为生育医疗费用报销,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3.生成控制体系:给大模型装上"政策刹车"
直接调用通用大模型回答医保问题就像让高中生批改高考试卷——可能语言流畅但内容风险极高。项目组设计了三级生成控制体系:
知识检索门控:先通过向量检索召回相关政策片段,只有匹配度高于阈值的问題才触发大模型生成,否则转人工或明确拒答。这使系统敢于说"不知道",避免幻觉回答。
生成过程约束:通过结构化提示词(prompt engineering)限定回答必须包含"政策依据""办理材料""示例计算"三要素。例如回答报销比例问题时,必须附带"以2024年XX市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标准为例..."的具体计算。
输出合规过滤:构建医保专用敏感词库和逻辑校验规则,自动拦截"医保可以报销美容费用"等政策性错误。某次测试中,系统成功识别出大模型生成的"拔牙属于美容项目不报销"(实为治疗性拔牙可报销)的错误结论。
这种"放开想象力,管住嘴巴子"的策略,使大模型在医保领域的可用性从最初的37%提升至87%。技术负责人比喻:"就像给野马套上缰绳,既保留奔跑能力,又不会脱轨。"
经过三个月的攻坚,新系统在四个维度实现质的飞跃:
1.核心指标提升:问答准确率由最初的48.6%提升到90.2%,问题命中率由52.3%提升到76.5%,平均响应时间也由8.2秒降低到2.4秒,用户满意度由3.2提升到4.5
2.业务场景突破
复杂计算类:能自动结合参保类型、医院等级、药品目录等变量计算报销金额。面对"在三甲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职工医保能报多少"这类问题,系统会逐步展示:起付线扣除→目录内比例→封顶线计算全过程。
流程指导类:可生成带二维码的办事指南。例如市民问"如何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回答不仅列出材料清单,还附带"扫码直达线上办理入口"的动态二维码。
政策对比类:支持跨年度、跨地域政策差异查询。如"今年和去年生育津贴有什么变化?"系统会自动提取关键条款对比。
3.运维效率变革
知识更新周期从2周缩短至2小时,政策文件上传后自动解析生效
标注工作负荷降低70%,借助大模型预标注功能,10人日的标注任务现仅需3人日
问题定位效率提升5倍,通过对话日志分析工具,可快速发现高频误答问题
回顾这个医保客服升级项目,其成功不在于用了多前沿的技术,而在于技术与业务的精准适配。它既不大拆大建,也不因循守旧,而是找到传统系统与大模型之间的"黄金结合点"——用RAG解决知识及时性问题,用小样本学习解决数据匮乏问题,用生成控制解决合规风险问题。如果您的企业也有智能体训练需求,不妨了解一下中关村得助智能
在数字化服务不断升级的当下,如何借助先进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众多政府部门及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的智能客服系统,市民问10个问题,有4个要么答错,要么干脆回答'我不清楚'。"——这是某市医保...
大型投资央国企的手里攥着海量项目数据、行业报告、政策文件,却像捧着金饭碗要饭——数据存在各个部门的系...
在政务行业的企业运营中,公积金管理常常是一块让人头疼的领域。繁琐的流程、大量的人力投入、容易出现的人...
在政务服务数字化浪潮下,公积金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作为从业者,你或许正为缴存...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中,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医疗成本不断攀升、医保欺诈频发、数据处理效率低下...